在樂昌市大源鎮層巒疊翠間,湖洞茶場有限公司的生態茶園如碧玉鑲嵌,見證著傳統茶產業的現代化蝶變。
作為省級“一村一品”專業村核心企業、廣東生態茶園認證單位,湖洞茶場在政府引導、科技賦能與產業融合中破局前行,成為樂昌白毛茶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。

打造標準化種植樣板
湖洞茶場的崛起始于對生態價值的深度挖掘。自2019年實施廣東省“一村一品”項目以來,茶場嚴格踐行“天然、生態、健康”理念,構建起“有機肥料+太陽能殺蟲+人工采摘”的全鏈條生態管理體系。2016年獲得了有機產品認證,2020年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,2022年被認定為廣東生態茶園……
“人工采摘雖成本高,但能最大程度保留芽葉完整性。”負責人張紅才道出品質堅守的初心。科學化種植使茶葉內含物質顯著提升,產品在珠三角高端消費市場贏得口碑。

構建全產業鏈發展體系
大源鎮“林區變景區、茶園變莊園”的發展思路,為湖洞茶場注入發展動能。
鎮政府通過政策扶持打通關鍵環節:連續兩年組織百余人次茶農開展種植加工培訓,由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省茶科所的博士駐點指導;搭建茶葉推介平臺,以萬畝茶園、云海景觀吸引資本進駐;推動建立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利益聯結機制,帶動周邊連片開發生態茶園。
面對市場挑戰,茶場創新突圍。一方面深耕白毛茶特色,細分綠茶、白茶、紅茶品類,開發自然晾干工藝白茶,突出“野山野香”風味特質;另一方面拓展電商渠道,嘗試主播帶貨、校企合作等新模式。
“我們正與農科院探索茶葉深加工技術,延伸產品價值鏈。”張紅才透露,政府的設備升級補貼政策,更助力茶場引進智能化加工設備,實現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有機結合。
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
這兩年,成為湖洞茶場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。茶場將生態資源轉化為體驗經濟,推出親子茶文化研學、山地越野等特色項目,夏季農閑期開放茶園觀光,配套農家餐飲、農特產品銷售,形成“以茶帶旅、以旅促銷”的閉環。
這種探索與大源鎮“茶葉變金葉”戰略高度契合。鎮政府統籌茶旅資源,修建觀光設施,將分散茶山串聯成生態旅游帶。2024年茶文化節期間,湖洞茶場接待游客超千人次,帶動周邊農戶戶均增收2000余元。“我們計劃申報茶文旅融合示范基地,讓茶園不僅是生產基地,更成為城鄉互動的文化空間。”張紅才展望道。
從標準化種植到三產融合,湖洞茶場的實踐印證了生態價值轉化的可行路徑。在政府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,這片承載著茶香與鄉愁的土地,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鮮活篇章。